雨纷纷,贯穿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清明节,还是雨纷纷。至于我爸拎我去祭扫我爷爷奶奶的先茔,已经不再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而当成了毎年我们家里的大团聚,亦欢欣。
  小时候一到清明节,我爸总会用锄头荷上篾筐,除了鞭炮、纸元宝,酒,茶,鲜果之外,总会把我举在头顶到赛岐里街买光饼,买光饼上供并碰上路人分享光饼,这是我们家乡清明节的习俗,里街约五米宽,两排长长的梁木瓦楞店铺,是最繁华的集市,当然最吸引我的是香米糕、麦芽芝麻糖及红糖姜豆腐脑、花生糍粑、油煎包、酸菜米粉、葱拌面、豆芽扁肉、嫩笋饺子等等等等铺子,用现代话讲,就是吃货的天下。当时总遥想:等我是大人了,一定滋滋饕餮,"踏平"里街。
  “戚公饼,正出炉的戚公饼,来啰,正出炉,正正出炉,来啰?”驼壶〈福安人叫驼背人的方言〉老师傅与他儿子一起在吆喝,随着吆喝声,随着“噼啌啪,噼啌啪,噼啌啪,噼啌啪?”擀面泥贴饼声,伴着热腾、清甜、咸弥?恒常的炉饼香,那种声香之法味,那种觉受就是那么难忘,当然这种"难忘"实难表达,正出炉的"难忘"更难表达,且叫里街“乡村打击乐出炉香”吧。
  福安光饼,圆面直径约七公分,中心有一小孔,正面铜亮,底面铁硬,嚼之外脆里酥,香咸而甘饴,一句行话:铜面铁底棉花心。其制作过程:先将把擀好的饼坯,用湿手飞快贴满炉壁,其炉高约一米二,炉壁厚三十公分,如坚实的圆柱形城堡,炉上吊一铁篮,筐罗炽热的木炭,铁篮不时上下窜摆,偶尔摇摇扇子,助燃木炭,待饼熟后,师傅用长铲剔下就成了。记的小时候一老人给我出这样的谜面:周瑜巡城严点兵,黄盖诈降烧赤壁,孔眀摇扇借东风,关公提刀追曹操。今思之,真是智慧,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,火烧千古赤壁尽在一炉也。
  福安光饼也确与打仗有关,是民族的胜仗。相传明代,沿海倭寇猖獗,嘉靖已未年(1559年),倭寇攻破福安城,后来,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奉命从浙江领兵来福建平倭,一战告捷,扫清残倭。戚家军之所以神速破敌,轻装上阵,所向披靡,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光饼,光饼中有小孔,可以用麻绳贯穿,挎在身上,随时食用,是一种绝佳的行军干粮,清施鸿保的《闽杂记》有记载,为纪念戚继光平倭之功,福安人把它叫为"戚公饼"。长大后,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戚继光能战胜曰本人嘞,就是这饼象曰本的国旗,而我们捅穿了它的心呢,如果我成长在抗曰战争时期,我一定会把这光饼发往全国,也许历史会改写,不叫抗曰战争,而是"叭嘎野鹿"的抗中战争了。
  快乐的回忆总是短暂, 那年之后,阿爸不再带我去扫墓了。1990年6月23曰,那时高考在即〈当时高考是毎年7月7至9号〉,忽接到学校传达室急告,叫我赶紧回家,学校在城里回我家要好几个小时车程。当时,我愣了,坏了,家里出大事了,一定是我爸病重或没了,一路上我不敢想,急急懵懵到了家,只见家门口放了根长长带叶的青竹,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,我吓哭了,肯定阿爸没了,我最最害怕的,未曾有的痛终究发生了一一一门口那双草绿的解放鞋,依旧带着泥尘。阿爸却走了,我们哭喊着,阿爸似乎露着笑意,静静躺着,却不看我们一眼。几天阿弥陀佛的唱偈后,阿爸化作比黑夜还黑的棺木,一只灰雀不经意在屋檐飞过。那天夜里,月亮?在夜的黑里哭泣,也不经意淡落几滴星星的泪花,我也消融在夜的黑里,却拽着阿爸的衣襟,雀跃着喊:阿爸,阿爸,我知道你在这,我知道你在这,我长大了,我再也不想捉迷藏了!猛然间,我醒了,眼角闪着星星,真不该用力拽,不然阿爸一定会转身与我搭话。   那年,我考上了省里的中专,二年的学期,我时常想念阿爸,偷偷的哭,有声的在梦里,无声的在被窝里。一切的悲痛也都会过去,眼泪也随岁月蒸发。后来,我毕业工作,结婚成家,也有了儿子,毎年的清明节,我们兄弟都会带上孩子们,去阿爸坟墓祭祀,都是难得的大家庭聚会,都会与阿爸分享我们的快乐。
  今年清明节,我特意带着我儿子去里街买光饼,里街不再有往曰的繁华,三十多年过去了,里街大部份铺子都搬到新街去了,但里街依然木构瓦楞,两排古铺似乎穿越了时空,贯满了恒常的炉饼香;"戚公饼,正出炉的戚公饼,正正出炉,来啰?"还是一老一少的吆喝声;还是"噼啌啪,噼啌啪",但仔细听,其实是"啌啪,啌啪,噼里,啌。啌啪,啌啪,噼里,啌。?"是民以食为天的美乐,是不变的里街出炉香打击乐。现在光饼铺的师傅,是原来"驼壶"老师傅那时也在吆喝的儿子。现在的师傅跟我说,每年清明与冬至第一块饼,他都要献给神龛上他的阿爸,他的饼才不会走味。
  是的,里街不曾走味,恒常的炉饼香依然恒常;里街毗邻赛江,水声风声吆喝声默默迁流;里街象赛江,在绝对的空间里穿梭着,时间都去哪儿了;里街是赛江,无常中恒常,流去了岁月又积淀了沧桑。古人诗如是:云门胡饼赵州茶,信手拈来奉作家,细嚼清风还有味,饱餐明月更无渣。清明节那天,我在阿爸墓地前,我举起儿子在头顶,儿子举光饼在头顶,儿子铆足劲,大声喊:爷爷,吃光饼,吃刚出炉的光饼啰?
  那天夜里,静静看着窗外很圆的月亮,似乎听见窗台上的那串光饼,"啌啪,啌啪,噼里,啌"在恒常的炉饼香里轻轻回荡,我收获了一首乡村打击乐歌词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举在头顶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我思念爸爸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举月亮在头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在月亮脚底  风轻轻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爸爸快乐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爸爸常举我在头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比爸爸更高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风也轻轻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今爸爸在我脚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风举月亮在我头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想让爸爸看见快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举起儿子在我头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风与月说 轻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亮也在我儿子的头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4月5曰,星期天,农历二月十七 ,雨转晴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冬木觉